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正)

时间:2024-07-01 08:04: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1986年9月9日江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4月16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于新学年开始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实行七周岁或者六周岁半入学的地区,可逐步过渡为六周岁入学。入学年龄的过渡,须经县(区)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各级人民政府应坚持义务教育的全面质量标准,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四条 实施义务教育,应首先巩固普及初等教育的成果,提高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在按质按量地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含初级职业技术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应依据我省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地区、分步骤实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1990年实现,经济、文化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在1992年实现,少数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的地区可以到1995年实现。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制订本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和具体步骤。
第五条 义务教育的学制,在国家作出基本学制的规定以前,允许多种学制并存,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九年一贯制。在一定时期内也可实行小学五年、初中三年的过渡学制。未经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小学五年制不要向六年制过渡。
第六条 实施义务教育,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具体职责,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 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对初等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的设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公办学校的新建、撤销、合并、搬迁,村办小学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农村的中心小学、城市的小学以及初级中等学校,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为实施义务教育,积极举办初等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举办这类学校,须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用国家或者省有关部门审定的教材。这些学校文化课师资的补充和培训工作,应列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业务上给予指导,在教学仪器供应上给予支持。
第九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要积极举办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初等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也可附设特殊教育班,使盲、聋哑、弱智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盲、聋哑、弱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适当推迟。
盲童学校由省、市统筹设置;聋哑学校由市、县统筹设置;弱智儿童教育由县(区)统筹规划。
对那些虽有生理缺陷、残疾,但不妨碍学习的儿童、少年,应吸收到普通中小学上学。
第十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在一定时期内,学校还要向学生收取杂费。杂费的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减免杂费。
各地对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应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延缓入学、免予入学或中断学业的,须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经户口所在地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用应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劳动。
第十二条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省、市、县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为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拨款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按同口径计算)要逐年有所增长。地方机动财力,应有适当的比例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由财税部门负责征收,所收经费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任何单位不得向中小学集资和摊派钱物。学校不得向学生家长滥收费用。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有关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
必须增加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
省、市、县(区)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部分,优先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所需投资列入建设总投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由乡、村自筹解决,上级人民政府对经济困难的地方,酌情予以补助。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当地初等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基本建设所需的土地、材料、施工力量等,应优先保证。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使初等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的校舍、场地和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用品等教学设备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学校应加强校产的管理和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危害师生安全的校舍,应采取措施,抓紧修缮、改建。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者的责任。
第十四条 省、市人民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优先保证师范教育事业的需要。师范院校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服务。各类高等院校要充分挖掘潜力,为义务教育培养和训练教师。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必须从事教育工作。未经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毕业生。未经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抽调中小学教师改任其他工作。
第十五条 加强在职教师进修工作。认真办好省、市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倡和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轮训和电视教育等形式,提高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
第十六条 教师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小学教师应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水平,初级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水平。
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护学生,忠于职责,为人师表。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建立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对经培训和考核仍不胜任的,应调整做其他工作。
第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教师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工作有显著成绩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困难。
鼓励教师到农村、山区、渔区和贫困地区工作。各地人民政府对由市区、县城定期去支援乡村工作的教师,保留其城镇户口,并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
省、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应划出一定劳动指标,将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并使合格民办教师的报酬逐步做到相当于同类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
民办教师不承担义务工,允许不承包责任田。
第十九条 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分别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并责令他们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劳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按每招收使用一名童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还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对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物资的;污染学校环境,给学生健康造成危害的;传播淫秽书刊物品,毒害青少年的;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致使学校停课的;国家公务人员因渎职而对义务教育造成损害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给予处罚。
禁止侮辱、殴打教师。违者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者,依法从严惩处。
第二十一条 学校不得拒收本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剥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确有困难,应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妥善解决。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执行,并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它的常务委员会报告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并接受其检查、监督。应把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对有关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实施义务教育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实施义务教育严重失职的有关负责人,要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省其他有关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煤炭工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国发〔1993〕2号文件进一步清理整顿小煤矿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煤炭工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国发〔1993〕2号文件进一步清理整顿小煤矿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19930930

煤办字〔1993〕第252号



各省(区、市)煤炭管理机构:

 

自《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制止小煤矿乱采滥挖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发〔1993〕2号)下发以

来,不少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

定效果,但有的省(区)贯彻落实不够、行动不快、措施不

力,甚至有的至今尚未提出贯彻意见。目前,小煤矿乱采滥

挖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103个

国有重点煤矿矿务局(矿)井田内开采的小煤矿约有11200多

处,其中有5800多处是非法开办的无证井。小煤矿乱采滥挖

不仅自身安全无保障,也直接影响其他矿井安全生产,致使

重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今年1-8月份,全国集体煤矿发生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20起,死亡306人,占地方煤矿

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的77%、死亡人数的72%。今

年以来,由于小煤矿乱采滥挖,也导致国有煤矿重大淹井事

故11次,影响产量35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3.6亿元。如

山西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是一个一井一面,年产量200多万

吨的现代化矿井,因小井导水二次被淹,造成1.7亿元经济

损失。为了使小煤矿依法开办,正规生产、安全生产,合理

开发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既保证国有煤矿安全

生产,又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根据国发〔1993〕2号文件和

各级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精神,要求各地煤炭

管理机构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搞好对小煤矿的

清理整顿工作。

一、对无证开采的小煤矿要一律取缔。凡危害国有煤矿

和依法开办的其它所有制形式煤矿的,要坚决关闭、封填、夯

实;凡布点过密、相互干扰的,要合理定点,采取合并、联

合的办法,依法审批,实行正规办矿,正规生产;凡有条件

继续开采的,要按规定审批,达到《矿山安全法》要求后,方

可进行生产。

二、对持证生产矿井一律按《矿山安全法》要求进行安

全生产整顿。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停产整顿;凡不

具备起码安全生产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凡存在重大事故隐

患经过整改不能消除的和超层越界影响他矿安全生产拒不退

回进行有效封闭的,要坚决关闭。

三、小煤矿系指具有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各种形式的煤矿

和个体煤矿,其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

1.资源可靠,并取得采矿许可证;

2.有县(市)及以上煤炭工业管理部门批准的开采设计

文件;

3.矿井各生产系统必须符合《乡镇煤矿安全规程》的要

求,独立生产矿井至少有两个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实行机

械通风,有合理的通风系统;

4.资源回收率要符合煤炭工业技术政策;

5.矿长和瓦斯检查员、放炮员、安全检查员、绞车司机、

电钳工、爆破器材保管员等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经县级以

上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培训,持有县级以上煤炭工业管理部门

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

6.必须保证矿井上下、矿井内外通讯畅通;

7.井下必须按规程规定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安全型放炮

器、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

8.有实测的《井上下工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

《通风系统图》;有近邻矿井的必须定期向上级煤炭工业管理

部门和邻矿交换上述三种图纸,接受煤炭工业管理部门的监

督检查;

9.具有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对关闭的矿井必须填平夯实,要经上级煤炭工业管

理部门验收,并要在上级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及相关的煤矿留

存有关图纸。

五、对非法开办和非法从事煤炭生产的煤矿要停止运销

其煤炭。

六、清理整顿小煤矿关系到办矿单位和群众的切身利

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甚大,各级煤炭工业管理部

门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认真负责,做

好宣传、教育、说服等工作,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依法管

理,使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七、各省(区、市)煤炭管理机构要树立全行业管理的

观念,把清理整顿小煤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向省

政府汇报,并在年底将清理整顿的有关情况书面报告煤炭部。

附: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制止小煤矿乱挖滥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意见

的通知

国发〔199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一月三日

通知

 

国务院: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小煤矿发展很快,为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和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其发展

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状况很不好,

事故严重;二是在国营煤矿井田范围内乱挖滥采,不惜破坏

国家煤炭资源,甚至严重影响国营大矿安全生产。这些问题,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有的还非常严重。

今年一至九月,全国乡镇煤矿因工死亡人数达三千八百

五十四人,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的65.5%,比去年同期

上升了6.6%,特别是无证非法采煤的小煤矿事故更为突出,

仅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就发生六十次,死亡四百零八人。

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26.4%。今年以来,全国煤矿

几次最大的事故就发生在无证的乡镇煤矿。三月二十日,山

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两个无证乡镇煤矿,争抢资源,井下贯

通处发生煤尘爆炸,死亡六十五人;六月十七日,湖南省怀

化地区辰溪县方田乡一无证煤矿,因瓦斯爆炸,死亡四十三

人;九月六日,又是辰溪县方田乡的另一个无证小煤矿,井

下透水,死亡三十三人;贵州省煤矿一至九月连续发生十一

次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其中六次发生在无证开采的乡镇煤

矿,死亡一百零三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一百零三个统配矿务局

(矿)井田范围内开采的小煤矿约有一万一千二百多处,其中

有五千八百多处是无证非法开办的,这些小煤矿对国营大矿

的安全生产影响十分严重。例如,乱挖滥采大矿各类保安煤

柱的有一千三百多处,与国营大矿贯通的有二千五百多处,进

入国营大矿采区的有六百多处,已经造成透水事故三百八十

七次,瓦斯爆炸二十五次,由此破坏生产矿井现有生产水平

储量十五亿吨,直接经济损失十二亿元。江西省洛市矿务局

龙溪矿四平方公里的井田范围内有九十七个小煤矿在乱挖滥

采。由于这些小煤矿主要是开采国营矿工业广场和建筑物下

的保护煤柱,致使地面许多建筑物受到破坏。今年,丰城市

楼前乡一无证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殃及相毗邻的另一小煤矿

和龙溪煤矿,两个小煤矿死亡十九人,龙溪煤矿死亡七人,仅

龙溪煤矿巷道被淹,经济损失就达一千五百多万元。

为整顿乡镇煤矿和取缔无证非法采煤,近年来,国务院

先后发出了《国务院关于乡镇煤矿实行行业管理的通知》(国

发〔1986〕105号)、《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关于立

即整顿国营煤矿井田内各种小井的意见的通知》(国发

〔1988〕18号)、《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个体采煤的通知》(国

发〔1991〕37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对小

煤矿进行了多次整顿,乱挖滥采现象有所减少,有的地区乡

镇煤矿走上了合理布局、依法开采、安全生产的道路,但多

数地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许多乡镇煤矿不具备起码的安

全生产条件;无证煤矿在一些地区仍然大量存在;不依法开

采、越层越界威胁国营大矿安全生产的问题相当严重。

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有法不依、执

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于煤炭资源开采的管理和安全生产条

件,《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条例》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各

省(区、市)均有明确规定,关键是这些规定没有得到有效

的贯彻落实。有的地方对发展乡镇煤矿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尤

其是有些县(区)、乡一级政府的领导,只考虑发展乡镇煤矿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农民致富和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

面,而不考虑乡镇煤矿违法开采,不安全生产、会破坏国家

资源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面。有的地方置国家法令于不

顾,管理失控,放任自流。从目前情况看,如不采取有力措

施,这些问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

家资源造成更大损失。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当前小煤矿存在的问题必

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制度。要充分认识各自在

发展和管理煤矿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下决心依法严格管理,

扶持和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

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特别是

县(市)、乡两级干部,认识到发展煤矿生产,必须合理规划,

依法开采,安全生产,决不能盲目蛮干,不能无视国家法律

和规定,从而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和

维护国家法律和政府的规定。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对贯彻《矿产资

源法》、《矿山安全条例》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情况进行认真

检查,并结合贯彻《矿山安全法》,制定有力措施,对当地存

在的问题限期予以解决。当前,要立即对在国营煤矿井田范

围内的小矿进行清理,凡是危害国营煤矿安全生产无证开采

的小矿要立即关闭,对已取得采矿许可证,但越层越界开采

的小矿要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以保证国营煤矿安全

生产;对自身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乡镇煤矿以及其它小煤矿,

也要立即关闭,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对小煤矿的管理纳入法制

轨道,这是解决小煤矿问题的根本途径。开办煤矿都要按照

《矿产资源法》的规定进行审批,审批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不符合规定的决不能批准;过去已经开办但不符合要求的要

限期达到,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关闭;凡是不履行批

准手续进行无证非法开采的煤矿要坚决取缔,造成严重后果

的,要绳之以法,对负有责任的县、乡领导要坚决予以追究;

对有证开采的小煤矿因不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而发生事

故的,要追究批准办矿单位的责任。

四、清理小煤矿的工作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难度很大,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有

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

国营煤矿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要支持并帮助地方

发展经济,大小矿间的纠纷问题,要依靠地方政府做好工作。

对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

五、对其它小矿山的安全工作,也可按照本通知精神办

理。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004年1月1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七项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已制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国家未制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辖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应当与区域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第七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均有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责任,应当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固体废物,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第八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分类贮存固体废物,自行处置或者交给有固体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集中处置。
  第九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流向等有关资料的档案,按年度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有关情况。
  第十条 机场、车站、港口、码头应当建设配套的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本条例实施前未建设配套的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的,应当在本条例实施后一年内补建。
  第十一条 运输单位和个人对运输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并送交机场、车站、码头、港口等配套设施处理,禁止在运输途中抛撒、泄漏、丢弃或者倾倒。
  第十二条 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屠宰产生的废物,防止造成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
  第十三条 执法中收缴的假冒伪劣物品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应当采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露天焚烧。
  第十四条 发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停止排污,防止污染扩散,消除污染危害,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鼓励建设跨行政区域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鼓励社会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经营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第十六条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新建、扩建、改建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达不到国家和省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单位自行处置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委托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的,可以不自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第十八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应当支付处置费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 拟退役或者关闭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经营者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对有关设备、剩余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残余物进行处理,消除污染。
  第二十条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危险固体废物。
  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安全利用和处置的设备和设施;
  (二)有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按规定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代为处置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承担。
  跨行政区域代为处置危险废物的,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
  第二十二条 转移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高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等高危险废物,应当由取得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高危险废物名录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可能产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应急预案。
  第二十五条 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已不具备责任能力的危险废物,应当由该危险废物所在地人民政府安排资金,采取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进行处置,并治理被污染的环境。
  第二十六条 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严控废物,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其种类和处理方式的名录,严格控制其利用和处置过程。
  第二十七条 采用严控废物名录规定的处理方式处理严控废物的单位,应当申请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严控废物。
  申请领取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贮存、处置设备和设施;
  (二)有符合严控废物经营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八条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核发,申请和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有关材料;
  (二)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上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三)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许可的,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不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最先接受申请材料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是否正确齐备,材料正确齐备的应当受理。
  第二十九条 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核发,申请和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向有权审批该严控废物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所在地县级或者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有关材料;
  (二)受理申请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上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许可的,颁发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不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三)受理申请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许可的,颁发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不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最先接受申请材料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是否正确齐备,材料正确齐备的应当受理。
  第三十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露天焚烧或者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施焚烧处理沥青、油毡、橡胶、轮胎、塑料、皮革、电线电缆、电路板、敷铜板、电子电器、塑胶机过滤网、电池、灯管、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二)使用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场所堆放、贮存、处置固体废物;
  (三)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沿岸堆放固体废物;
  (四)用填埋方式直接处置半固态或者液态废物;
  (五)将危险废物及其它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置;
  (六)省外、境外的生活垃圾转移进入本省;
  (七)在本省经营、处置和利用进口的废旧电子电器类固体废物。
  第三十一条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国家限制进口类的废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进口废物批准证书。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的要求,不得夹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废物进口和加工利用过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利用的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地区障碍,或者擅自指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经营者,干扰固体废物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的问题,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不制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追究有关市、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八条,未按规定分类贮存危险废物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不配套建设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的,或者逾期未补建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未按照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屠宰废物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对有关设备、剩余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残余物进行处理,消除污染的,或者未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将高危险废物擅自处置,或者交给没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或者混入其他废物中收集、运输、贮存、倾倒、处置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没有取得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或者不按照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处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不按照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规定从事处理活动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处理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露天焚烧或者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施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污染,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三)、(四)、(五)项的规定,使用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场所堆放、贮存、处置固体废物,或者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沿岸堆放固体废物,或者用填埋方式直接处置半固态或者液态废物,或者将危险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设置地区障碍,非法指定固体废物经营者,干扰固体废物正常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